此信息由电子科技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电子科技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成都]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职位:2025招聘
发布时间:2024-10-09
工作地点:成都
信息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职位类型:全职
职位描述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025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聘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9日
岗位
见正文
工作地点
成都
薪资待遇
30万左右
学历
博士
招聘人数
10人
岗位性质
全职
截止日期
2024年12月31日
剩余天数
82天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5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聘
一、关于我们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是集电力和能源规划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承包、装备制造、投资运营等于一体的完整业务链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和世界能源建设的主力军。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南院”)成立于1961年,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是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工程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门类资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西南院汇聚了20多个专业的工程勘测设计和项目管理人才,拥有国家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集团公司专家等各级学术技术专家17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1人,高级职称人才近1000人。
西南院以电力规划研究、咨询、评价、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业主工程师及专有技术产品开发、投资运营为主营业务,并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长江大保护”等国家级战略发展需求、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耕电力、市政、环保、智慧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60余年来,西南院创造了百余项行业第一,项目遍及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业务覆盖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电机组设计总容量超过62044兆瓦,海外勘测设计订单数量和总装机容量在全国电力勘测设计系统居于首位。凭借精湛的技术实力和一流的管理水平,多次获得工程新闻记录(ENR)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四川省百强企业、成都市百强企业等称号。
二、课题研究方向
序号研究课题项目背景研究内容专业需求
1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随着电力行业和AI技术的发展,将AI技术应用到电力行业中,不仅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能源电力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大量的复杂数据和运算,自动拟定规划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规划的效率。通过模拟和预测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数据和历史经验,为规划人员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人工智能与规划设计工作有着极强的耦合性,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对设计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1.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电力平衡自动化辅助设计技术;2.电网规划设计方案的自动化拟定和分析技术;3.基于自然语言交互的电力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技术;4.编制具有实用性的人工智能规划辅助决策平台。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 计及碳排放约束的电力系统规划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电力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低碳化转型对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电力系统规划往往侧重于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忽视了碳排放的约束。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计及碳排放约束的电力系统规划成为迫切需求。电力系统将在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优化电源结构,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促进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利用能源电力和碳排放历史数据,回溯历史电力数据与碳排放量间的关系规律,构建基于用电量为核心输入的碳排放相关指标测算模型;2.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计及电能替代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3.建立计及碳排放约束的省级电力系统电源电网规划方法;4.构建电力市场、碳交易市场、绿证市场三市场交互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测算规划期逐年各市场规模;5.建立省级电力系统碳减排规划指标体系。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由于安全性高,储能时间和寿命相对较长,是新型储能非常有竞争力的技术,目前正处于示范电站推广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提高适应性能力、降低工程造价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系统设备升级、参数优化、系统耦合等创新,进一步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尽量达到或超过抽水储能的指标,在长时储能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引领该领域技术发展。 1. 压缩空气储能与其他储能形式、新能源的耦合技术研究;2.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3. 压缩空气储能定压储气技术,如喷射增效、气水互驱等技术研究; 4. 复合压缩空气储能、液态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5. 压缩空气储能高效储换热技术研究;6. 高效利用废弃地下空间储存热能和电能技术研究。 工程热物理、电厂热能动力
4 重力储能技术 研究利用重力势能进行储能,在上仓和下仓之间搬运重物块来进行长时储能和发电,实现重力势能和电能的转化。现有技术的重力储能模型和示范工程,转化效率均较低,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 1.开发新型高效率的工程规模化的重力储能模型。研究系统中关于工艺模型和配置,以及转化效率的提升。2.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如何确保充放电过程功率的连续性与稳定性3.工程选址技术。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5 西南地区覆冰气象精细模拟及订正方法研究 我国正大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输电线路防灾减灾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一是越来越多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穿越西部无人区,仅通过规划建设期的短期观测,获得的覆冰样本代表性较差,划分的冰区存在较大风险;二是在气候异常的大背景下,冬季暖湿气流更强盛,导致部分非传统覆冰区覆冰严重,局地冰灾频发。开展覆冰气象精细模拟及订正方法研究,可为规划设计期展延覆冰资料和运行期融冰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基于WRF模式的小尺度气象模拟方案研究;2.资料同化技术改进西南地区冬季气象要素预测研究;3.适用于西南地区Makkonen覆冰理论模型关键参数Nc和LWC率定研究;4.基于机器学习技术订正覆冰数值模拟成果研究。 大气物理学(云雾降水物理、数值模式、资料同化方向)
6 西南红层地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人工硐室储气库适宜性及勘建关键技术研究 目前较多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储气库均利用的盐穴和硬质岩浆岩等作为地下储气空间,对于西南地区红色砂泥岩建库的研究和经验处于空白。结合我公司市场分布特点,聚焦压缩空气地下人工硐室储能战略,针对西南红层地区储气库建设中红层砂泥岩易风化、夹层多、遇水易崩解、膨胀、软化、岩体成分不均匀等特性,从而影响压缩空气地下硐室储气库气密性、稳定性和围岩变形损伤等问题,开展红层地区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硐室研究,应用于红层地区建设地下硐室储气库的选址及可行性、适宜性及安全稳定性论证。 1.西南红层地区地下储气硐室建库的关键岩土工程问题研究(储库适宜性);2.红层地区地下储气硐室的稳定性与围岩失稳风险评价(储库稳定性);3.红层地区地下储气硐室在注抽过程中引起的交变荷载下围岩变形损伤机理与稳定性演变机制研究(注抽安全性);4.红层地区高应力高压环境下地下储气硐室气密性控制技术(存储气密性)。 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岩石力学
7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稳定性及与系统可靠性研究 浅层地热能作为可循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可就近开发的优点,具备极高的开发利用潜质。我国36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资源热容量为1.11×1017kJ/℃,折合标准煤7亿吨,可实现城市供暖面积超3.2×1010m2,这些城市浅层地温能的高效利用将会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亿吨。而在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果不稳定和能效系数不高等问题被频繁报导,这些问题限制了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机制与传热效率的问题。 1.地埋管换热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2.地埋管换热过程地下温度响应特征;3.地埋管换热性能稳定性研究;4.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征与能效时间演变规律;5.地源热泵系统可靠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8 人工智能在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测绘工作中的研究 随着近些年多源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航测、北斗导航系统、激光雷达扫描等技术的成熟,在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测绘工作中,获取了海量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三维实景空间数据、全息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传统的矢量数据。如何利用勘测大数据赋能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和维护,成为了电力工程测绘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自2023年ChatGPT3.0问世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爆发模式,国内外各种AI模型层出不穷。基于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构建高精度多源化的GIS底座和数据服务平台已经成为现实。 1.基于人工智能进行多源遥感影像解译,优化电力工程选址选线;2.基于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辅助电力工程设计阶段测绘产品生产;3.基于人工智能构建智慧工地,对电力工程施工建设阶段进行监管;4.基于人工智能建设多源全息GIS底座,辅助电力工程运行阶段的监管、维护和动态更新。 测绘工程、岩土工程
9 基于AIGC与BIM的电力工程数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芯片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涉及范围广,在国外,大量电力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电力工程设计、智能调控、智能巡检以及市场化交易等应用。2022年OpenAI发布了人机对话模型 ChatGPT,人工智能行业进入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快速发展阶段。结合公司勘察设计主营业务以及数智发展愿景,通过研究AIGC+BIM融合技术,在发电、电网、新能源等领域开展BIM自动布置设计优化、方案比选和智能推荐等应用,可大幅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1.基于电力行业标准、设计规范及案例分析等构建电力知识库,实现高效数据检索和智能推荐;2.研究基于案例推理的电力工程BIM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提取典型工程结构逻辑关系、BIM模型构配件参数等,构建智能生成设计框架;3.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展智能设计训练、评估和优化技术,通过大模型技术优化参数和检测错误,辅助提高BIM设计质量和效率;4.研究基于AI的BIM智能审核技术,基于规范强条、空间碰撞、差异性比选等开展BIM设计成品的合规性、经济性审查。 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
10 新型电力系统谐波溯源、评估及治理 新型电力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电力电子装备占比高这两个特点导致新型电力系统的谐波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为:污染来源更加广泛、交互耦合更加紧密、不确定性更显著等。谐波频率从以低频次为主扩展至高频次及超高频次,谐波源从用户侧为主蔓延至发输变配用各环节,谐波影响从影响电能质量扩展至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谐波溯源:利用谐波监测系统获取谐波相关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深度掌握不同子系统间的耦合机制,建立广泛适用的谐波源模型;确定谐波位置、主导谐波源;2.谐波评估:研究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谐波评估方法、评价指标,探索谐波治理的条件及应达到的要求。3.谐波治理:解决电网谐波耦合、谐波谐振等动态性、全局性问题。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三、报名须知
1.报名条件
(1)毕业于国家重点院校或领域内著名院校的A级学科;
(2)已取得上述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品行端正;
(4)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站期间能独立或带领团队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备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2.福利待遇
(1)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薪酬以基本月薪+绩效薪酬+成果奖励的形式支付;
(2)提供青年公寓,配合申请政府引才补贴和进站资助。
(3)科研经费在项目立项时确定,纳入公司科研开发费用管理范围。
(4)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及良好的办公条件。
(5)配合办理博士后人员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落。
(6)博士后出站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考评成绩良好等级以上
且有意愿留用的,可根据相关用工规定优先录用。
3.简历投递
1.请登陆我公司指定合作招聘网站:ce***com[点击查看]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投递简历
简历投递截止时间:2024年12月31日。
2.提供附件材料
(1)本、硕、博各阶段毕业证(国(境)外留学生应有通过国家教育部的学历学位认证)和学业成绩单、英语成绩单,以及已取得的获奖证书、其他证明材料;
(2)博士若暂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需提供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通过的有关证明材料;
(3)近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鉴定材料;
(4)拟申请课题的研究计划概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模板填写)。
4.面试安排
工作站在收到申请材料后,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审核。对拟考虑接收者,邀请面试,面试时需携带所有证书、证件的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