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信息由高校人才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高校人才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职位: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哲学
发布时间:2024-10-09
工作地点:其它
信息来源:高校人才网
职位类型:全职
专业标签:历史学 社会学 教育学 新闻传播
职位描述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2024年招聘公告
共计2个岗位,招 若干人
发布时间:2024-10-09
截止时间:详见正文
工作地点:呼和浩特
安家费 科研启动费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基本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研究始于1956年,由著名科学史家李迪先生开创。198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2009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研究院,是我国最早建制化的科技史教学与研究机构之一。
1978年,学科开始招收科学史(数学史方向)硕士研究生,成为我国首批科学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6年,获批科技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实现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2012年,获批科技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科技史学科列入首批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科学技术史学科获B 成绩,2023年,入选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在同年的软科排名全国第三。
学科定位
学科致力于阐释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系统化进程及其与各个社会领域之间历史互动关系,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性。打造一支国内外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科技史教研团队、科技文化建设团队、社会服务团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现代科技文明提供学术支撑。
师资队伍
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科学,学缘结构均衡,学历结构完善的教研队伍。团队现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青年“万人计划”1人,“草原英才”5人,蒙古国“北极星”勋章获得者1人。柔性引进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蒙古国科学院院士1人;英国剑桥大学海外合作导师2人。“科技史学科群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08)。“中国科技史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是科技史学科唯一入选的教师团队。
人才培养
学科为我国科技史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的人才支撑。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国内各科技史学位点的学科带头人和中坚力量,相继担任了中国科技史学会多个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学科为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培养了20余名博士研究生,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有效辐射和促进了相关国家科技史学科的发展与交流。近五年,研究生在校期间主持自治区科研创新基金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121篇,11篇学位论文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
近五年,学科获批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认定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普平台,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史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重点实验室和丝绸之路传统工艺研究基地3个省级科研平台。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82项,经费合计1012.75万元。70%科研人员有在研国家级科研课题(主持)。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冷门绝学团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冷门绝学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的全覆盖。其中,郭世荣教授带领的“中国数学史团队”入选国家社科“冷门绝学团队”,是自治区首批两个入选团队之一。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修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中华大典·数学典》。《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丛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曾获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一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获自治区自然科学奖、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
标志性科研成果
中国数学史:对中国数学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发掘了大量新史料与实物资源,拓展了研究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见解,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提出一批新的研究课题,系统阐释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算理内涵、独特的知识与文化特征,揭示中华优秀数学文化深刻的思想价值、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出版《中国数学史大系》《中国数学通史》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著作。系统研究中国传统计数理论与方法,出版《中算家的计数论》,开拓了中算研究新领域。从内容、思想、方法、文化、社会、交流等多维度对明清时代的数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掘出大量中算成果,形成系统性认识。全面研究中国数学教育史,揭示数学教育内容、方法、思想的发展历程,出版《中国数学教育史》等成果。中国数学史研究团队的学术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数学史的“呼和浩特学派”。
少数民族科技史:聚焦中国少数民族和内蒙古地区的传统科学、工艺技术和杰出人物,交叉融合科技史、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挖掘各民族间的科技交流、交往、交融史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阐释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科技的当代价值,为讲好中国科技故事提供了学术支撑,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开拓了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领域,阐明其对象、范畴、方法和意义,创立少数民族科技史学科,对其建制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科学史丛书》《蒙古族科学技术简史》《内蒙古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草原之子李博传》《张绥铁路史》和《明安图丛书》等具有开创性和全球史视野的研究成果。学科被学界誉为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大本营”和“策源地”。
中外科技交流史:多角度多方位研究中外科技交流史,阐述东亚各国间科技传播、交流、互动的历程,特别是中国科技在东亚各国的流播、作用与影响。系统研究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传播和会通历程,揭示了不同地区或国家在技术和科学知识方面的异同及其跨文化的互动融合机理,勾画了知识的传播、互动和再创造以及技术转移、技术创新的生动图景,出版《中日数学关系史》《中国数学典籍在朝鲜半岛的流传与影响》《清代三角学的数理化历程》《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研究》《西方经典力学在晚清的传入》《会通与嬗变》《清代科技史丛书》等著作,为增进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的人民相互理解、尊重与信任,构建中国现代科技文明提供了历史借鉴。
学术交流
近年来,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牛津科学史与医学史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合作研究“数学史编史学”;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及科学史系、李约瑟研究所合作研究“克里克的遗传学”等;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国内科学史教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科主办的“李迪科技史论坛”“大衍论坛”始终聚焦科技史学术前沿,已成为对外学术交流的品牌。
社会服务
科教服务社会,传承中华文脉,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团队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珠算“申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托“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科学文化、科学家精神宣传,有力地推动了科普创作与科普研究工作。团队发掘“传统卧式麻油锤榨法”助力克什克腾旗脱贫攻坚项目,辐射带动2000余户农牧民致富;完成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产业发展规划”等3个区域规划项目。团队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资源“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设以数学古籍、传统工艺、文物遗存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搭建文化资源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数字文化资源。
人才需求
单位学科人才需求对口学科专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科学技术史 2-3 科学技术史博士、博士后;教育学(科学教育方向)博士;历史学(含考古)博士;材料与工程(古代材料方向、文化遗产保护与工程)博士;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哲学; 那日苏 电话:13204714990 邮箱: nars@
科学技术史哲学 1-2
人才待遇
一、全职引进岗位待遇
(一)A类岗位
按聘用岗位实行协议年薪制,并一次性发放安家费。年薪总额的80%逐月发放,中期考核合格后发放前期年薪的20%,剩余聘期年薪的20%在聘期期满考核合格后发放。具体标准如下:
等级税前年薪(万元)安家费(万元、含税)科研启动费(万元)
人文自然
A1 200-260 300 协商
A2 120-150 200
A3 80 100
A4 50 80 60 80-120
A5 30 60 40 60-100
注:自然科学科研启动费,A4实验类理科、工科120万,非实验类理科80万,A5实验类理科、工科100万,非实验类理科60万。
(二)B类岗位
等级工资待遇安家费(万元、含税)科研启动费(万元)
人文自然
B1 校内同等人员待遇 50 20 30
B2 30 15 20
B3 10 10 10
(三)全职引进A1至A3岗位人才的配偶,可调入我校工作。引进的A4、A5岗位的人才,其配偶有博士学位的可调入我校工作;其配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且是我校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允许调动的情况下可调入学校工作;其配偶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且没有正式工作,可视情况按校聘的形式安排到学校工作。子女有入学需求的,学校按属地政策协助解决子女在我校所属附属学校和幼儿园就读。
(四)学校在两校区提供周转房居住权2年,引进人员可根据工作、生活需要申请使用;或视房源情况,根据引进层次按月补贴两年的租房费用,A1岗每月3000元,A2、A3岗每月2000元,A4、A5岗每月1500元,B1、B2、B3岗每月800元。
(五)A类岗位人才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
(六)鼓励学院利用自有资金通过协议工资等方式提高岗位待遇,不计入年底绩效总额。
(七)特殊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可实施“一事一议”。
二、非全职引进人员待遇
薪酬一般按所聘层次和实际在校工作时间,参照全职岗位相应层次薪酬标准确定,也可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协商确定。科研经费根据所聘岗位任务及学科既有研究平合和环境协商确定,不享受安家费补贴。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上一条:[重庆]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
下一条:[浙江]浙商银行金华分行
相关招聘信息: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哲学(2024-10-09,其它) [全国]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024招聘(2024-10-09,上海 北京 广州 南京 深圳 武汉 天津 成都 其它) [南京]金陵科技学院 2024招聘教师(2024-10-09,南京) [青岛]山东一席书院有限公司 国学老师(2024-10-09,其它) [成都]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 2025校园招聘(2024-10-09,成都) [广西]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2025招聘研学导师(2024-10-08,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