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信息由上海大学招聘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上海大学招聘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上海]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职位:2025招聘
发布时间:2025-01-10
工作地点:上海
信息来源:上海大学招聘网
职位类型:全职
专业标签:外国文学 地理学 历史学 社会学 光学工程
职位描述
招聘部门:文学院历史系
招聘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文学院中国史博士后岗位招聘
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
聘用类型:博士后
岗位类别:在站博士后岗位
招聘渠道:校内外公开招聘
招聘职位:
招聘人数:20人
联系人:王皓
联系电话:021-66133228
E-Mail:wanghaotang2005@
岗位要求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学位要求:博士学位
年龄要求:35岁以下
职称要求:不限
?
一、上海大学中国史学科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高校、市部共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始创于1977年,原属复旦大学分校。1994年,历史系随文学院一起并入新的上海大学。2021年,上海大学成立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涵盖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历史学科目前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中国史由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史学理论与专门史教研室、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道安佛学研究中心、顾维钧近代中国与世界历史研究所、国际博协国际博物馆研究与教育中心、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和学术平台组成,旨在加强该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
上海大学中国史学科于2011 年获批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 年增设了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流动站站长为廖大伟教授。近年来,上海大学中国史加强和优化了学科布局和结构,形成了与上海、乃至全国兄弟院校同类学科错位发展的优势,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宗教史、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史以及上海史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还通过设立学术研究项目,策划集体性研究书系,举办学术会议,创办《宗教与历史》、《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合办《国学与西学》、《中国基督教研究》等刊物,促进学科学术快速发展。
本学科现以“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12&ZD133)、“‘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097)、“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ZDA207)、“当代台湾学界与媒体有关‘一个中国’原则文献整理与研究(1987-2017)”(项目编号:17AZD024)、“中国化视角下的佛典汉译与诠释研究”(项目编号:18AZJ002)、“民族大调查的学术回顾、文献整理和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9ZDA174)、“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213)、“‘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项目编号:19ZDA239)、“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ZDA250)、“‘苏报案’前的《苏报》辑佚与研究”(项目编号:19AZS008)、“中国共产党纪检监察思想变迁与历史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1AZD098)、“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1ZD10280003)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和重点项目为依托,引进、汇聚和培养领军人才;同时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全校相关学科研究力量组建高水平的平台(中心)及团队,以促进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发展。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批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高层次海外人才等学者为主体,锐意进取、成果卓著的研究队伍。为保证学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科建设计划,经学校批准,特发布博士后招聘公告。
二、合作导师与招聘岗位
1. 安来顺教授
安来顺,男,1962年生,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副主席、国际博协研究与交流中心(ICOM-IMREC)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博物馆》杂志执行主编、《国际博物馆》(Museum International)全球中文版特邀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兼博物馆学科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外特邀专家、浙江自然博物院理事长、杭州博物馆学术顾问。研究领域为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理论与管理、文化遗产机构国际合作交流。近年来参与8项国际专业指导文件的起草,涉及博物馆与旅游、博物馆与全球化、21世纪社会变革与博物馆、遗址性博物馆、博物馆与和谐社会建设、博物馆新定义等,2004、2007和2010年连续担任三届国际博协大会决议起草委员会主要成员。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子课题《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研究》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中《文物保护法》修法前期研究、全国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博物馆事业“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全国一级博物馆定级与运行评估研究、亚洲太平洋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公众需求研究等,为国家在文博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提供学术支撑。主编或联合主编博物馆专著9部,策划主持编辑和翻译博物馆专著2部,其中联合主编的《美国博物馆管理丛书》(6部),系统阐述了欧美国家博物馆的认证制度、公众服务体系、规划管理和藏品保护标准。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重点方向为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理论与管理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1. 年龄35岁以下(含);2. 拥有人文学科博士学位;3. 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4. 英语(或法语)能力强;5. 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联系方式:an_laishun@vip.
2. 陈菊霞教授
陈菊霞,女,曾任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文献研究所所长。2018年4月起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兼任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和甘肃敦煌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敦煌文献、佛教石窟图像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翟法荣与莫高窟第85窟》和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敦煌艺术中的名物研究》。专著《敦煌翟氏研究》获甘肃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西域、敦煌粟特翟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获敦煌研究院第四届优秀青年学术成果二等奖。论文《陷蕃前的敦煌文书—S.11287新探》获敦煌研究院第五届优秀学术成果奖社科类二等奖。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敦煌文献;佛教石窟图像;中国古代艺术史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敦煌学和佛教艺术史的学术积累
联系方式:cjxskt@
3. 程恭让教授
程恭让,生于1967年8月,原籍安徽省青阳县。现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佛教思想史暨人间佛教学研究院院长。1987年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1996-2010)、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2011-2017)、上海大学文学院(2017年3月至今)担任教师。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曾荣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2),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2008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起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兼任全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东方唯识学会理事,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戒幢研究院讲座教授,杭州佛学院俱舍学导师,宜兴云湖书院院长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有梵语佛教典籍研究、梵巴藏汉四系佛典对勘研究、佛典汉译与理解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中国近现代佛教研究、现代人间佛教研究、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等。著有《欧阳竟无佛学思想探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欧阳竟无佛学思想研究》(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华梵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5年),《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一一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等。现主持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化视角下的佛典汉译与诠释研究”,并担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首席专家。为佛教文化研究及宗教学研究专家,在近现代佛教史研究、佛典语文学及思想史研究、现当代人间佛教研究等诸多领域,有诸多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创新性理论建构。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佛典汉译与理解诠释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中华佛教文化研究;人间佛教问题研究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中国佛教思想史或梵语佛典研究的学术积累
联系方式:chenggr1966@
4. 段勇教授
段勇,男,北京大学历史学(考古与博物馆专业)博士。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工作,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长期从事中外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出版了《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当代美国博物馆》(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2016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等6部专著和《东亚艺术与美国文化》1部译著,发表过《从考古发现看龙的起源及早期面貌》、《古物陈列所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述评》等50余篇专业论文和学术文章。近年来,重点从事世界文化遗产、近现代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近现代工业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招收从事各类文化遗产(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博士后,特别是从事文化遗产政策研究和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研究方向的博士后
联系方式:duanyong@
5. 郭红教授
郭红,女,1973年生,山西运城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人文地理、晚清新教文字事工。已出版专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明代卫所“民化”:法律
区域》(合著),主编《上海市明清海防遗址调查报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朝中期法律视野中的卫所民化研究”(已结项)、“基于GIS的明代卫所时空地理研究”(在研),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子课题一项。2007.10-2008.05,为英国牛津中华基督教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明清史、明清历史人文地理、晚清民国基督教史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提交博士毕业论文及博士后研究计划
联系方式:guohongg@
6. 李明斌教授
李明斌,男,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教授,曾任成都博物院副院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博物馆馆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常委。先后主持成都平原、岷江上游和长江三峡地区早期文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十余项,著有《古国寻踪:三星堆文化的兴起及其影响》(三星堆文明丛书)、《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等。策划实施各类展览近60项,其中:“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分获第十六届、第十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获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实践为核、三维突破:构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获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考古》《文物》《华夏考古》《东南文化》《中国博物馆》等期刊,发表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论文60余篇,撰写和主编著作20多部。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博物馆策展研究;博物馆传播研究;西南考古及古蜀文明研究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相关专业博士毕业,有一定工作经验,有相应学术成果
联系方式:limingbin@
7. 廖大伟教授
廖大伟,男,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历史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平天国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近代中国》(cssci集刊)主编等。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东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多次赴海外访学交流,2008年赴台湾讲学,2011年与黄明同、曾坤地酝酿发起“纪念孙中山”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及专业文章多篇,出版独著、合著等数十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个人或集体成果获得过国家图书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图书奖、香港桑麻奖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通史·北洋时期卷”。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上海史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已获得博士学位,在史学领域有较好学术积累,有志于中国近代纺织史及文献资料研究、辛亥革命与民初政治转型研究
联系方式:liaodawei1961@
8. 刘长林教授
刘长林,男,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2-1993年),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年)。主要学术兼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上海新四军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秘书长、陈独秀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早年的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侧重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史。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历史社会学及中共党史的研究,研究课题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当代社会自杀问题研究,妇女解放问题研究,以及1920 年代的上海大学史。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想史;中共党史研究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在招收方向的相关领域已经取得较好的学术积累
联系方式:liuchlin@
9. 吕建昌教授
吕建昌,男,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专业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在上海大学长期从事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审专家、上海市文物局评审专家,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文物与博物馆学会理事,复旦大学文博系兼职教授。出版专著《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研究》等三部,主编或参编考古与文物研究以及收藏鉴赏书籍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研究》科研成果入选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博物馆;博物馆学;古代文物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有志于博物馆学者,有志于三线建设与三线工业遗产研究者,有一定的历史学、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研究基础者,外文优异者优先
联系方式:lvjch@
10. 宁镇疆教授
宁镇疆,男,1972年生,山东郯城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2010年)、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二级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先秦文献及思想、儒家经学。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汉学研究》(台湾)、《中国文化研究》、《中国经学》、《中国典籍与文化》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早期传本”结构及其流变研究》、《新证》,其中《“早期传本”结构及其流变研究》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优秀成果二等奖。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先秦史;先秦文献及思想;儒家经学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申请者的博士论文选题最好与先秦秦汉史、出土文献相关
联系方式:shdtchxj@
11. 潘守永教授
潘守永,男,1966年生,山东枣庄人,法学博士,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和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领域为新博物馆学、博物馆人类学与社会文化变迁。参与国家博物馆分级评估标准的制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与国家博物馆条例的撰写。学术荣誉与社会兼职包括:哈佛燕京学者Harvard-Yenching Scholar, 富布赖特学者Fulbright
Scholar, 史密森尼学者Smithsonian Institution等。同时兼任人民网城市战略研究院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宣部、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专家组、国家文物局、国家出版基金等专家。出版著作16部,主编《博物馆里的中国》(10卷)、《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版)(147卷)、《中国56个民族神话绘本》(30卷)等国家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及中华优秀出版奖等6次。发表中英文论文110多篇。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文物遗产与博物馆研究。重点是博物馆人类学(museum anthropology),新博物馆学(new museology)以及文化遗产研究(anthropology of cultural heritage)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1.英语熟练;2.有博物馆工作经验者优先;3.年龄不超过36岁
联系方式:spann@
12. 王敏教授
王敏,女,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2007-200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史林》编辑部主任。2018年9月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工作,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成果涉及上海史(侧重上海城市史、租界制度与外侨)和近代报刊以及晚清政治、思想、人物研究等方面。已出版三部专著,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晚清政治史;近代中外关系史;近代报刊史;近代上海城市史;近代租界史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有志于近代上海城市史、近代租界史、近代外侨(包括来华外国人、近代外国在华机构等)以及近代报刊史和晚清政治史等研究,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联系方式:wangmin63@
13.夏昀/YUN XIA教授
夏昀/YUN XIA,女,上海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历史系及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双学士,美国University of Oregon(俄勒冈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晚清法律改革以来的中国法律、犯罪与社会。已发表英文学术专著及编译多部,包括Down with Traitors: Justice and Nationalism
in Wartime China (《打倒汉奸:战时中国的司法与民族主义》,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专著奖); Compendium of Chinese Medical Wisdom (《中医典故》,四卷本及单行本) ,编译《战时沦陷区与伪政权》等, 及英文期刊论文多篇。现任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w & History (中國法律與歷史國際協會)国际会议部委员,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学者咨询委员会顾问,Twentieth-Century
China 等多种同行评审学术期刊(peer-reviewed journals)特邀审稿人。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法律社会史,沦陷区研究,中日关系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国内外相关博士专业毕业,有相关发表和田野研究经验,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联系方式:yunxia_shu@
14. 忻平教授
忻平,男,上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小组专家。曾任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协会理事长,现任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全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民俗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编委、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等。发表论文近百篇,主编多套书籍,专著近十本,译著一本。先后主持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哲社课题、上海市哲社课题共10多项。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哲社二等奖等多种奖项。2015年获上海大学年度教书育人贡献奖。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上海地方党史;近现代社会生活史;中日关系史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1、提交资料:申请人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计划、发表成果、外文水平证明资料;2、面谈
联系方式:p_xin@
15. 徐坚教授
徐坚,男,1971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2000-2018年任教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现为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上海人类学会理事,吴文化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考古学、艺术史和物质文化研究等。著有《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名山:作为思想史的早期中国博物馆史》和《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等,译有《中国艺术史》、《理解早期文明:比较研究》、《第五次开始》等。在《汉学研究》、《新史学》、《考古与文物》、《东南文化》、《历史人类学学刊》、Asian Perspective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考古学史及考古学理论;中国及东南亚青铜时***古学;民族考古学;山地考古学;博物馆学史;新博物馆学;物质文化研究;早期文明比较研究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具有相应的学术发表和田野工作经验
联系方式:jianxu@
16.徐有威教授
徐有威,男,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担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和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的路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已出版专著多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民国时期的土匪史;国民党特务史;小三线建设史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具有相应的学术发表经验
联系方式:xuyouwei1964@
17.严泉教授
严泉,男,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自2001年起,主持国家及省市级课题10项,出版专著10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书评、随笔、内参等30多篇。近年来先后在美国、港台地区大学作访问学者。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民国时期宪政史;台湾史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具有相应的学术发表经验
联系方式:yanquan@
18.杨卫华教授
杨卫华,男,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浦江学者。曾在台湾大学历史系、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辅仁大学历史系、大阪市立大学访问。已出版著作《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入门》。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学术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社科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近代中外关系史;中国基督教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具有相应的学术发表经验
联系方式:yangweihua1237@
19.张童心教授
张童心,男,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人文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长三角地区等的考古学研究及教学,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领队资格。已出版专著,,,。主编《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等教材。在《考古》、《文物》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水北调考古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田野考古;考古学史及考古学理论;中国早期文明研究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具有相应的学术发表和田野工作经验
联系方式:sd-zhangtx@
20. 张安福教授
张安福,山东临沭人,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汉唐西域史地、丝绸之路文化史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塔里木遗存整理、新疆屯垦戍边问题,目前正从事天山廊道族群流动和文化交流问题的研究。
代表性成果有《西域屯垦经济与新疆发展研究》《远略雄心:西域两千年》《清代以来新疆屯垦与西北安全研究》《汉唐塔里木遗存》等十部。其中,《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和《天山廊道军镇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两部著作入选2017年和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西域屯垦经济与新疆发展研究》被评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7)。社会兼职有: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副会长。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唐代西域问题研究;丝绸之路与西域文明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有西域史地、中古时期东西交通研究基础
联系方式:405075520@
注:合作导师顺序以拼音为序。
三、招聘要求
1.品学兼优,作风正派,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2.博士后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备优秀学术背景和科研经历,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或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能够全职在站工作;
3.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师资博士后要求含1篇B2类及以上论文(详见附件1:《上海大学文学院论文分档方案》);
4.具有承担合作导师科研项目的学术积累;
5.除承担流动站的科研工作外,还需承担中国史学科的部分行政事务。
四、博士后招收、申请及录用
1.申请者需提前与合作导师联系,取得同意后,登录上海大学人事处网站(ww***.cn[点击查看]),按照《上海大学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流程》(2019年版)准备并向文学院提交相关材料。
2.收到材料后,学科组将组织对申请人有关材料的审核,视条件可进行面试或采取其它方式进一步考核。经审核同意接收的,报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到校手续。通过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在中国博士后网站登记备案。
3.本学科常年开展博士后招收工作,不设截止日期,招满为止。
五、相关福利待遇
博士后人员总体年薪不低于20万元。其中申请到师资博士后者累计年薪26万元以上;申请到上海市人社局“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者累计年薪35万元以上;申请到国家博士后“博新计划”、“引进计划”者,可累加享受所获资助,最高年薪可达50万元以上。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皓 ?博士
地 ?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文学院,邮编:200444
电 ?话:021-66133228
邮 ?箱:wanghaotang2005@,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合作导师
网 ?站:ww***.cn[点击查看]=10623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史学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年11月30日
上一条:[上海]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
下一条:[上海]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相关招聘信息:
[山东]青岛英联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外贸业务助理(2025-01-10,其它) [上海]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2025招聘(2025-01-10,上海) [苏州-姑苏区]如果新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日语客服实习生(2025-01-10,其它) [陕西]西安克莱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外贸业务员(2025-01-10,其它) [河北]承德市教育局 2025校园招聘(2025-01-10,其它) [成都]成都市凯曼卓科技有限公司 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业务员(2025-01-10,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