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它 全职 > 职位详细
说明:

此信息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职位:2025招聘博士后
发布时间:2025-02-25
工作地点:其它
信息来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职位类型:全职
专业标签:临床医学 生物科学 光学工程 外国文学
职位描述
“博”揽英才,“后”浪奔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第一批)

部门:人力资源部(人才处) 作者:人力资源部(人才处) 发布时间:2025-02-25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创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卫健委直属的省级医院,江苏省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高水平医院、研究型医院和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医院。

医院现有职工5680人,其中正高级专家490人,副高级专家981人。设有临床医技科室45个,临床医学教研室48个,省部级以上培训基地1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临床医学中心3个、省医学创新中心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4个。内科血液病学、骨外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骨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神经外科、临床药学、麻醉科、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急诊科、病理科、胸外科、放射科、普外科、消化内科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

医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35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医学专家,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医学人才。近年,医院5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次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相继获得优青、杰青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保持在较高水平。

招聘类型

包括统招科研博士后和统招临床博士后,全职在我院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临床博士后须同时参加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博士后的申请者一般为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或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毕业生。

招聘方向

(按导师姓名拼音排序,点击导师姓名可查看对应导师简介)

序号合作导师进站研究方向人数

1 陈罡 1.脑卒中(脑缺血、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关键神经保护靶点的转化医学研究;2.神经血管单元及神经胶质网络通路调控卒中后脑损伤的机制研究;3.神经炎症及血肿清除在卒中后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2

2 陈华兵 1.靶向性纳米药物及协同治疗机制;2.肿瘤精准成像的智能纳米探针。 2-3

3 陈亮 1.脊柱脊髓损伤炎症微环境形成机制及相应纳米材料生物学调控策略;2.骨、椎间盘、脊髓类器官的构建和评价体系建立;3.骨科生物活性材料等研究。 2

4 陈苏宁 1.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2.基于白血病全息数据构建白血病致病与预后治疗模型;3.AI赋能白血病诊断与治疗。 2-3

5 陈卫昌 1.胃癌免疫微环境的组成、重塑和调控机制。探讨γδT细胞等关键免疫细胞或靶分子调控胃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2.肠上皮细胞铁死亡与γδT细胞亚群分化相互调控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1-2

6 陈友国 1.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2.高危妊娠;3.妇科临床研究。 2

7 程亮 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及增效肿瘤免疫治疗。 2

8 戴克胜 血栓与止血 1

9 第五娟 1.放射性药物;2.核素体内促排;3.辐射防护。 3

10 方琪 1.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的脑卒中急诊急救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多模态数据的实时分析与预后预测模型;2.协调多机构数据协同与标准化接口设计,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的急性脑卒中管理平台,探索诊疗路径的智能化优化策略;3.解决肠道菌群通过IL-18等炎症因子调控脑卒中后抑郁的分子机制;4.依托苏州市神经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开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诊疗技术创新;5.干细胞外泌体在遗传性肌肉疾病中的应用及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1

11 高芹芹 1.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的病理机制;2.孕期不良因素诱导胚胎/胎儿发育异常的作用机制;3.孕期不良因素诱导母胎源性疾病(心血管、神经、代谢系统)的发生机制。 1

12 耿德春 1.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炎基础与临床研究;2.内植物-骨界面调控策略及干预新靶点。 1-2

13 郭炯炯 1.肌肉骨骼系统多组学多模态数据整合技术的知识迁移; 2.运动系统疾病新型靶向修复材料的研发; 3.医学与物理光学的交叉学科研究。 3

14 何宋兵 1.结直肠癌的菌群与代谢免疫调控;2.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耐受的机制研究;3.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1-2

15 胡春洪 1.心胸影像学:冠脉CTA、心脏MRI相关研究;2.神经影像学:脑功能成像、脑胶质瘤多模态MRI成像等。 2

16 胡士军 1.利用人心脏类器官和人工智能技术解析心血管疾病机制和药物筛选;2.利用人多能干细胞研究太空失重等条件对心血管调控并探寻干预策略。 2

17 黄海雯 1.淋巴瘤发病的分子机制;2.淋巴瘤免疫治疗;3.免疫微环境与淋巴瘤。 1

18 黄建安 1.肺部肿瘤的临床与基础;2.急性肺损伤;3.肺部感染。 1

19 黄玉华 1.聚集诱导发光(AIE)等材料在前列腺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2.前列腺癌中脂质代谢等相关研究。 2

20 嵇富海 1.围术期重要脏器损伤的机理与防治;2.麻醉药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3.急慢性疼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2

21 姜岩 1.环境表观遗传学与心血管重塑机制(基于DNA甲基化标志物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警系统);2.代谢性环境应激与心肌重构(高糖高脂微环境下心肌细胞线粒体-内质网交互对话机制);3.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心血管精准医疗(构建区域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血管稳态(生殖健康人群心血管风险评估)。 1

22 李斌 1.先进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研发及临床转化;2.组织再生相关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3.运动系统退变与再生修复及其机制;4.其他组织再生修复。 3

23 李海英 1.脑卒中后神经胶质网络功能紊乱的病理机制研究;2.脑卒中后神经环路异常的病理机制探索。 1

24 李锐 1.消化内镜相关器械与技术研发;2.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 2

25 陆培荣 1.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优化适宜治疗(基因治疗);2.新生血管性眼病(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适宜干预。 2

26 马全红 1.认知障碍的机理研究;2.认知活动的神经电生理规律;3.神经元-胶质细胞交互作用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2

27 茅彩萍 1.遗传及环境因素对生殖细胞/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2.ART新技术研发及其临床转化应用;3.生殖与再生医学(干细胞技术)的交叉研究与转化;4.生育力保存新技术研发及临床转化。 1

28 缪丽燕 1.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物质平衡和分子影像研究;2.类器官研究。 1-2

29 祁小飞 微生态与造血系统疾病。 1

30 秦颂兵 1.基于实时监测肿瘤免疫微环境状态的放射免疫联用策略及其机制研究;2.探索可诱导循环瘤原T细胞的放疗诱导策略,并研究其机制,制定放疗联合免疫的个体化治疗方案;3.多功能“武装”的CAR-T细胞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实体瘤临床前及临床研究。 2

31 邵拓 1.脂肪肝的治疗与诊断;2.嵌合抗原受体细胞免疫疗法在肝纤维化和肝癌中的作用。 1

32 沈振亚 1.利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调控心肌修复的机制研究;2.从遗传/环境不同维度解析主动脉瘤/夹层形成的分子机制及预警、干预靶点的研究;3.心脏移植(同种/异种)免疫耐受的研究;4.探索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和治疗新方法的研究。 3

33 施勤 骨科基础和转化研究。 1-2

34 史海斌 1.肿瘤核医学药物研发;2.分子探针与核医学成像;3.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 1

35 孙亮 1.质子、重离子临床新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2.质子、重离子体内剂量反演算法研究。 1

36 唐明亮 1.壁面剪切力与主动脉夹层关系研究;2.可调力学通过影响细胞器调控心血管生理病理研究。 1

37 唐晓文 1.CAR-T细胞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2.肠道微生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3.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的诊治策略研究;4.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5.白血病难治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 2

38 陶金 1.疼痛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2.疼痛调控的神经环路机制;3.偏头痛离子通道药物开发。 1-2

39 王利利 1.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2.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1

40 王殳凹 1.核能放射化学;2.环境放射化学;3.辐射防护;4.放射性元素化学;5.辐射化学;6.核技术应用。 3

41 王中 1.脑血管病方向:复杂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内在分子生物学机制、脑血管病的微创技术创新研究及脑保护靶点研究、脑血管痉挛等及其他相关研究;2.脑肿瘤方向:复杂性颅底解剖与内在分子生物学机制、脑肿瘤的创新研究及脑保护靶点研究等及其他相关研究。 2

42 吴德沛 1.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诊断分型及靶向治疗;2.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免疫机制及复发干预。 2

43 吴江 1.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研究;2.脑胶质瘤的基础研究。 1

44 吴书旺 1.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疤痕修复中的应用;2.创面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皮肤类器官的培养。 3

45 吴小津 1.免疫缺陷血液病患者重度感染的微生态与代谢组学机制和预测模型建立;2.恶性血液病患者细胞免疫图谱和机制研究。 1

46 谢宇锋 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

47 徐广银 1.慢性疼痛的分子生物学及表观调控机制研究;2.脑肠轴功能稳态及其失衡的中枢神经敏化机制研究;3.负性情绪和本能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 2

48 徐鹏 1.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机制和干预策略;2.正常巨核系/红系发育调控机制;3.白血病的新药靶鉴定。 1

49 徐杨 1.恶性血液肿瘤精准诊疗;2.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优化。 1-2

50 许春芳 1.胰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2.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 1

51 薛群 1.血管神经单元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2.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3.阿尔兹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研发及临床转化研究。 1

52 薛胜利 恶性血液病的分子靶向与免疫靶向治疗。 1

53 杨惠林 1.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基础和临床研究(脊柱外科);2.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及转化;3.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4.骨组织工程的研发和临床转化研究。 3

54 杨凯 1.肿瘤放射免疫治疗;2.放射性核药研发。 1

55 杨涛 1.高性能药物载体及其递送系统;2.肿瘤协同治疗;3.用于肿瘤早期精准诊断的影像探针;4.大数据分析及AI。 1-3

56 虞正权 1.脑中线深部肿瘤围手术期精准评估及规范化诊疗;2.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2

57 张洪涛 1.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2.基于TGF-β/Smads信号通路调控的肺癌转移机理; 3.肺癌转移相关蛋白的翻译后修饰调控。 1

58 张进平 淋巴细胞发育、活化和耐受、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 1

59 赵军 1.胸部肿瘤发生、进展、耐药的机制研究;2.胸部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3.器官移植(包括肺、气管等)的替代疗法和前沿创新技术研究;4.类器官在胸部肿瘤药物筛选中的转化应用。 2

60 赵鑫 1.结直肠癌基础与临床研究;2.结直肠癌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3.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及临床诊治转化研究。 1

61 镇学初 1.神经精神药理;2.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3.神经环路与CNS疾病;4.神经炎症调控。 1

62 郑慧 1.病毒性脓毒症相关诊断标志物研究;2.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研究;3.代谢调控抗病毒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 2

63 钟志远 1.器官靶向mRNA递送载体研究和应用;2.囊泡纳米药物用于白血病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3.载药微球用于肝癌的栓塞免疫治疗。 2

64 周芳芳 1.肿瘤免疫响应机制;2.肿瘤及免疫代谢;3.肿瘤相关组学分析。 2

65 周金华 1.妇科肿瘤的发病机制探讨及靶向治疗;2.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及转化;3.肿瘤生物样本库及类器官平台的建立;4.干细胞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 1

66 周进 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研究胃癌转移、复发为切入点,聚焦胃癌腹膜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探寻诊治新靶点和新策略,并积极开展胃癌转移诊治的临床转化研究)。 1-2

67 周幽心 1.脑胶质瘤类器官在临床精准治疗中的应用;2.脑胶质瘤耐药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研究;3.脑肿瘤的免疫治疗。 1

68 朱虹 1.原发性肝癌的免疫微环境与免疫逃逸/耐受;2.原发性肝癌发生、复发转移、耐药的分子机制。 1

69 朱晓黎 1.肝癌介入联合靶向、免疫基础及临床研究;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介入诊疗基础及临床研究;3.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研发及转化应用研究。 1

70 朱雪松 1.骨与软骨缺损的修复研究;2.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3.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4.骨科生物材料及转化研究。 2

71 邹操 1.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心梗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3.心力衰竭心肌免疫微环境调控的研究。 1

72 邹俊 1.骨生物学;2.骨科生物材料。 1

薪资及待遇

1、薪酬:在站时间一般为3年。税前年薪30万,考核优秀奖补金40万元,考核良好奖补金20万元,在站总薪酬最高可达130万元;

2、科研专项经费:医院提供20万/人的科研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科研工作;

3、住房补贴:医院提供每位统招博士后3000元/月住房补贴,同时符合条件者可申请苏州市人才乐居工程;

4、博士后项目:积极扶持申报各级博士后项目,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等;

5、卓博计划:积极支持申报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可获20-50万元生活补助,出站留苏工作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可纳入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6、市级奖励:按规定享受苏州市博士后奖励;

7、项目及科研奖励:发表论文及主持项目按照医院科研管理办法享受奖励,额外叠加发放,不计入总薪酬;

8、择优留院:对于德才兼备、业绩优异、成果突出的优秀博士后,期满出站后,根据岗位需要及个人意愿,可优先考虑留院工作。入职后优先推荐“江苏省双创博士”、“苏州市姑苏卫生人才计划”等青年人才项目。

医院自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吸引了众多优秀博士来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站博士后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等多个项目资助,我们热忱欢迎广大优秀青年博士的加入!

应聘方式

医院长期接受进站申请。应聘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基本信息并上传个人简历(简历命名为“姓名+统招科研/临床博士后应聘+意向导师”)或发送至电子邮箱sdfyybsh@



扫码投递简历

联系人:卢老师0512-67972943。

登录打开APP 查看全部

上一条:[哈尔滨]哈药集团人民同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条:[乌鲁木齐]新疆智佳汇置业有限公司

相关招聘信息:

[绵阳]江油市人民医院 肾病风湿免疫科(2025-02-25,其它) [新疆]富蕴县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学(2025-02-25,其它) [新疆]富蕴县人民医院 2025招聘临床医学(2025-02-25,其它) 新疆长安中医脑病医院(有限公司) 中医医师(2025-02-25,其它) [广西]桂林市人才服务中心(原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 2025招聘(2025-02-25,其它) [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2025招聘(2025-02-25,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