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信息由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
职位:师资博士后|全职博士后
发布时间:2025-06-07
工作地点:其它
信息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
职位类型:全职
职位描述
山海之约·筑梦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2025-06-05 邢倩如
山海之约·筑梦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一、学校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显著,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至今已走过116年的办学历程,始终引领着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方面位居世界同类院校前列。
学科平台
大连海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8大门类,设有21个教学科研机构。学校设立54个本科专业,80%直接服务于海事产业链。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7个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一般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以学科内涵发展为主线,坚持“一流牵引、强化特色、夯实基础、交叉突破”,聚焦海洋运输工程学科领域,围绕海洋运输安全与保障技术、高效海运物流系统与运营管理技术、船舶污染防控与节能技术、智能船舶开发及运用技术、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及国际海事规则与海法创新等六大主攻方向,强化工程类、信息类、人文社科类学科群建设。
科研平台
学校持续优化“国家—省部—校级”三级科研平台体系布局,现已形成装备精良、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科研基地集群。截至目前,学校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5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和基地(自然科学类),省级人文社科基地7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9个。获国家及省级科技三大奖80余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按照“搭平台,建团队,育人才,出成果”的工作思路,学校不断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努力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实力,全力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引擎注入强劲动力,在促进交通科技进步、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博士后流动站介绍
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7个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在站博士后240余人。在2024年度,流动站获得共计170万元的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近两年博士后科学基金排名全国50名左右。
在2020年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中,我校7个博士后流动站均被评为优良等级。
序号 流动站 依托学院 研究方向
1 交通运输工程 航海学院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航海技术与海上交通安全、海上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和高技术船舶运用工程、船舶动态测试、船舶运动控制、航海仿真等。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港航物流工程与管理、等离子表面技术、无刻蚀镀铁新技术、电子海图数据处理、综合显示系统及路基路面破坏分析与寿命评价、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健康诊断、结构增强加固理论与实验研究等。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设计、多式联运系统集成与优化调度、交通运输大数据管理与决策、多方式交通协同运营与低碳治理、交通运输系统投融资风险评估与控制等。
2 船舶与海洋工程 轮机工程学院 现代轮机管理工程、船舶动力装置与系统、轮机自动化与智能化、船舶机电一体化、船舶危管防污与节能。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设计制造、船舶动力机械及制冷工程、机械系统摩擦学与动力学、无人海洋航行器、救助打捞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海洋装备可靠性设计与智能优化、极地设备冬装化技术。
3 控制科学与工程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船舶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船舶安全预警与智能容错技术、船舶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海洋航行器智能控制与协同、海洋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无人装备与系统关键技术、群体智能系统协同与控制技术。
4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射频通信理论与技术、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理论与技术等。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理论与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知识工程、认知计算、人工智能、跨媒体智能、可用性工程与人机交互、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智慧云、可信计算、工业互联网等。
人工智能学院
6 管理科学与工程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交通大数据分析、管理科学与交通系统优化、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金融工程(航运金融)、运营与应急管理等。
7 法学 法学院 海商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宪法与行政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
三、招聘岗位(一)师资博士后
32周岁以下,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获得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
(二)全职博士后
35周岁以下,获得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
2025年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后招收计划详见附表
四、薪酬福利待遇(一)薪酬待遇
学校提供全口径年薪不低于38万元(外籍人员不低于30.5万元)。
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计划人选,待遇在学校提供的年薪基础上叠加。(二)职称评审
全职博士后、师资博士后进站后经个人申请即直接认定中级职称,在站期间可申报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三)住房待遇
学校为博士后一次性提供3万元租房补贴,并在有房源情况下提供可租住公寓住房。
(四)社保待遇
学校按规定为中国籍博士后按事业单位人员标准缴纳社保及公积金;对无法缴纳社会统筹的外籍博士后购买商业保险 。
(五)子女入学待遇
全职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子女享受学校教职工子女入学待遇。
幼儿园:辽宁省五星级;
附属学校(小学、初中):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大连市首批“义务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大连市初中英语学科基地,大连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大连市平安校园。
(六)其他福利待遇
享受学校教职工体检,教工自助餐。
五、未来发展
1.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工作学校给予不低于20万元安家费;
2.博士后出站后,留连工作大连市给予不低于30万元安家费;
3.博士后出站后,符合“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储备项目要求,可申请辽宁省30万元奖励。
备注:2.3地方政策请以最新文件为准,如需了解省市最新政策,可根据文中联系方式咨询学校工作人员。
六、招聘程序
(一)应聘师资博士后
将应聘材料同时发送至zhaopin@,postdoc@两个邮箱;邮件名称请注明“师资博士后+应聘的流动站+姓名”。
(二)应聘全职博士后
应聘者了解相关招聘信息并联系合作导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将应聘材料发送至校博管办postdoc@,邮件名称请注明“全职博士后+应聘的流动站+姓名+合作导师姓名”。
应聘材料主要包括:
(1)个人简历;
(2)可证明符合条件的相关材料扫描件(PDF格式,含学历学位证书,代表作等科研成果及博士毕业学校排名证明等)。
七、 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人事处
联 系 人:邢老师
电 话:+86 411 84728621
邮 箱:postdoc@
地 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
邮 编:116026
附件【附表1大连海事大学2025年博士后招聘计划表.xlsx】
上一条:[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
下一条:[辽宁]抚顺市恒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