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县,距省府成都370余公里,下辖18个乡(镇),187个村(社区),总人口29万,其中农村人口100%为彝族。享有熊猫之乡、美女之乡、毕摩文化之乡、摔跤之乡、南红玛瑙之乡“五乡”美誉。脱贫攻坚时期全县有292个村,其中有272个为贫困村、20652户102556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最高时达40.25%,贫困村数量曾居全省第三、全州第一,脱贫攻坚期美姑累计投入各类教育发展资金32.6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0所,建设面积46.92万平方米,实现了乡乡都有中心校、村村都有幼教点,昔日破败不堪校舍不复存在,从县城到乡镇到村庄,最美的建筑都是校园。2020年美姑与全国全省一道脱贫奔康,2021年被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3年,美姑财政收入仅为1.53亿元,但在财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投入各类教育发展资金7.7亿元,实现自脱贫攻坚期以来教育投入稳定达到“两个只增不减”。
受历史地理因素制约,美姑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1956年10月始办第一所小学,1966年9月始办第一所中学,1972年9月始办高中。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6所,小学教学点51个,公民办幼儿园12个,其中村幼教点271个。全县在校学生71974人,其中学前教育阶段15633人,小学在校生38923人,初中在校生15053人,高中在校生2365人,各学龄段彝族学生占比均高于90%。2000人以上学校6所,寄宿制学校41个,寄宿制学生31360人。目前,全县在编在岗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2948名,其中幼儿园59名,小学教师1843人,初中教师866人,高中教师180人。然而本科学历教师且多数为再教育学历的情况下仅占55%,研究生学历教师更是仅有3人。从纵向比美姑教育从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横向比教学质量始终处于末尾,教学水平始终不尽人意。
2023年我县六年级共150个教学班,7233名学生参加小升初考试(语数最高分188.5分);九年级共81个教学班,3897人参加中考(最高分782分,全县700分以上仅有12人);普通高校招生报考共1481人,其中美姑学籍616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243人(一本上线15人,二本上线228人),美姑籍学生本科上线率达39.45%,是近年来的最好成绩。而另一现象是2023年美姑籍在外就读学生约27500人,占适龄学生数的27.36%。其中小升初考试语数最高分198分(考入西昌泸峰中学),中考最高分821分(绵阳实验中学考入绵阳南山中学),高考最高分654分(考入北京大学),美姑籍学生阿牛金晓在2024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就读,美姑籍在校就读学生遍布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各级各类知名院校。在外就读学生成绩大多优于县内就读学生,这一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姑生源质量不差,美姑教育的痛点是学校教学质量短板明显。
近年来,美姑县委、县政府已发现这一痛点,正竭尽全力、多方呼吁寻求帮助,并充分整合了托底性帮扶、省内对口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多方资源力量,在乐山一中开办了“美姑班”,在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开办了“美姑孤儿班”,通过教育组团式帮扶引进北仑区7名教师开展结对帮扶,美姑也是凉山州唯一一个采取异地办学模式在州府西昌建立高中部的县域,但美姑教育依然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学历较低,且流失严重;二是教学管理水平不足,教育管理乏力,理念不新;三是教学成绩不佳,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义务教育成绩排名年年全州末位,高考本科上线率低,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研究,并报县委、县政府同意,面向社会公开考核招聘中小学教师60名,(本公告在美姑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cn]上发布)。
本次公开考核招聘中小学教师共60名,详细情况见附件1《美姑县2024年上半年公开考核招聘中小学教师岗位和条件要求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