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时间: | 2025-11-17 09:30 |
| 招聘地点: | 城关校区西区理工楼726室 |
| 单位信息: |
| 单位名称: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
| 所在地区: | 新疆乌鲁木齐市 | ||
| 单位性质: | 科研设计单位 | ||
| 单位简介: |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成立于1998年7月7日,由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1961年成立)和新疆地理研究所(1965年成立)合并而成。新疆生地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创新干旱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干旱区生态学与干旱区地理学领域,围绕干旱区自然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试验示范,在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新疆生地所建有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生物资源保育与研究中心(列入科技部国家种质库建设规划)、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之一)、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有12个野外生态观测实验站(3个国家站),形成覆盖全疆的生态观测、研究网络;在中亚、伊朗、蒙古建立19个生态监测站,搭建中亚国际合作新平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新疆生地所扎根边疆六十余年,在干旱区资环领域开展了深入、长期的科学试验、考察和定位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奖励近400项。在基础研究领域,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荣列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标志性成果;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取得开拓性成果,保障干旱区生物资源安全和绿色发展;中亚增生成矿和造山带构造格局的国际前沿领域取得系统性成果,实现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技术攻坚方面,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的多项成果走进中亚、走向非洲,服务当地民生和环保;棉花高产技术创世界棉花单产“三连冠”,获评2001年中国科技十大进展;天山申遗成果为助力新疆旅游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国际合作方面,获批中国-塔吉克斯坦生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搭建中国-中亚国立科研机构负责人对话机制,筑牢中亚科技合作“桥头堡”地位。 本次招生及招聘工作主要面向生命科学、生态学、资源环境、大气科学、地质矿产、草地农业、动物学等专业领域。
宣讲会同时开放线上参与,腾讯会议号为936-961-809,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
|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 | 刘翔 | 邮 编: | 830011 | 电 话: | 13201256897 |
| 网 址: | ww***.cn | 电子邮箱: | liuxaing@***.cn | 单位通讯地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