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它 全职 > 职位详细
说明:

此信息由三峡大学人事处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三峡大学人事处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湖北]三峡大学

职位:2024招聘
发布时间:2024-05-23
工作地点:其它
信息来源:三峡大学人事处
职位类型:全职
专业标签:环境科学 水利类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物理学 大气学 生物科学 地质类 计算机 土木类 机械类 测绘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农业工程 建筑学 电子信息 材料类 物流管理与工程 工商管理 经济学 金融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食品工程 生物医学 护理学 中药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 中医学 汉语 新闻传播 教育学 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 法学 公共管理 社会学 政治学 统计学 天文学 光学工程 林学类 植物生产 生物工程 美术学 设计学 音乐与舞蹈 戏剧与影视 体育学 外国文学 民族学 历史学 口腔医学
职位描述
2024年人才招聘计划待遇标准及要求

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31次

2024年人才招聘计划待遇标准及要求

1.
引进高层次人才条件和待遇标准

(一)国家级杰出人才

引进对象:

已取得杰出的学术成就,在本学科领域享有国际公认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 60周岁。

引进待遇:待遇面议

(二)国家级领军人才

引进对象:

已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在本学科领域享有国际公认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的大师级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 55周岁。

引进待遇:

1.年薪不低于100万元/年,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成果可享受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

2.安家费等待遇不低于200万元(含宜昌地方人才待遇不低于20万元),并提供230平米左右校内房源一套;享受宜昌市内租房补贴或提供人才公寓作为过渡房;按事业编安排配偶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3.支持组建团队,按实际需要提供科研及平台建设经费,理工医类500-1000万元,人文社科类100-150万元。

(三)国家级拔尖人才

引进对象:

已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人文社科类不超过55周岁)。

引进待遇:

1.年薪不低于80万元/年,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成果可享受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

2.安家费等待遇不低于150万元(含宜昌地方人才政策不低于20万元),并提供230平米左右校内房源一套;享受宜昌市内租房补贴或提供人才公寓作为过渡房;按事业编安排配偶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3.支持组建团队,按实际需要提供科研及条件建设经费,理工医类300-500万元,人文社科类50-80万元。

(四)省级领军人才

引进对象:

已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国内同行公认的标志性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力,且具备冲击国家级人才潜力的知名学者或学科带头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科类不超过50周岁)。

引进待遇:

1.年薪不低于40万元/年,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成果可享受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

2.安家费等待遇不低于90万元(含宜昌地方人才待遇不低于20万元);享受宜昌市内租房补贴或提供人才公寓作为过渡房;按事业编安排配偶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3.支持组建团队,按实际需要提供科研及条件建设经费,理工医类100-300万元,人文社科类20-50万元。

(五)省级拔尖人才

引进对象:

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一定有显示度学术成果,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力,为所在专业领域较为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人文社科类不超过45周岁)。

引进待遇:

1.年薪不低于30万元/年,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成果可享受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

2.安家费等待遇不低于70万元(含宜昌地方人才待遇不低于20万元);享受宜昌市内租房补贴或提供人才公寓作为过渡房;原则上配偶为硕士研究生的按事业编安排配偶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3.支持组建团队,按实际需要提供科研及条件建设经费,理工医类50-100万元,人文社科类10-20万元。

(六)青年骨干

引进对象:

学术骨干或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数量的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极具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科类不超过40周岁)。

引进待遇:

1.年薪24-30万元/年,可聘为校聘教授(原则上应已具有副高职务)或校聘副教授,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成果可享受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

2.安家费等待遇不低于60万元(含宜昌地方人才待遇不低于20万元);享受宜昌市内租房补贴或提供校内过渡房;配偶为硕士研究生的可校内安排配偶工作(如安置,校内安家费只享受10万元);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3.提供科研启动及条件建设经费,理工医类10-50万元,人文社科类5-10万元。

(七)青年后备人才

引进对象:

已取得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海内外高校优秀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引进待遇:

A岗 年薪20万元/年 1.年薪20万元/年,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成果可享受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根据学术水平可聘为校聘副教授(进校2年内提出申请)。 2.提供安家费等待遇50万元(含宜昌地方人才待遇不低于20万元);享受宜昌市内租房补贴或提供校内过渡房;引进的A岗人才,配偶为硕士研究生的可校内安排配偶工作(如安置,则不享受校内安家费);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3.提供科研经费,理工医类5-9万元,人文社科类2-4万元。

B岗 年薪15万元/年 1.年薪15万元/年,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成果可享受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 2.提供安家费等待遇40万元(含宜昌地方人才待遇不低于20万元);享受宜昌市内租房补贴或提供校内过渡房;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3.提供科研经费,理工医类3-5万元,人文社科类1-2万元。

C岗 岗位绩效工资 1.岗位绩效工资,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成果可享受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 2.提供安家费等待遇30万元(含宜昌地方人才待遇不低于20万元);享受宜昌市内租房补贴或提供校内过渡房;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3.提供科研经费,理工医类1-3万元,人文社科类0.5-1万元。

宜昌市地方引才待遇:

1.来宜求职应聘15天免费入住 青年人才驿站 。

2.人才首次在宜昌就业后,3年内可1元年租金入住人才公寓,房源不足时按照博士1.2万元/年标准发放租房补贴,帮助人才解决刚参加工作时的周转房问题。

3.人才首次宜昌就业后2年内,购买人才房按博士10万元/人标准,发放人才 购房首付款补贴券 。

4.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人才购买住房公积金贷款按城区最高额度50万的1.2-1.5倍系数申请,最高可贷75万元。新就业毕业生月缴存额单位负担部分不低于1000元的参考标准,确保公积金还款无压力。

5.新引进的博士,3年内发放20万元生活补贴。

6.为来宜人才发放宜才卡,开通宜才码,人才持卡扫码即可以在网络平台查询政策,享受奖励扶持、住房保障、创新创业、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服务、交通出行、文旅消费等9大类15项服务。

、人才引进计划(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即198911日之后出生,具有副高职称的可放宽到40周岁,具有正高职称的可放宽到45周岁)

序号 学院 计划总数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岗位类别 学院 联系人

1 水利与环境学院 15 水利工程 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 洪水发生发展规律与致灾机理、防洪体系智能调度与风险精细调控行蓄洪空间划定与差异化管控、智慧水利等 教学科研 何老师 0717-6392318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岩石力学、爆破、水工程安全监控、智慧运维、水电工程施工、智能建造 教学科研

水文学及水资源 生态水文、洪旱灾害防治等 教学科研

生态水利、河湖生态修复、健康评价、溶解性气体生态环境效应、微生物及氮磷循环、水体生态修复、生态水力学、工程影响鱼类保护、河流修复 教学科研

水利工程、大气科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水文遥感或相关学科 水文过程模拟与洪水预报、水文循环及伴随过程研究、变化条件下的水文响应及对水电工程的影响、水库优化调度、水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 教学科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或相关学科 水信息学、水文智能预报、水利信息系统开发、水利物联网 教学科研

管理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大数据、智能建造、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安全等 教学科研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生源要素循环、工业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大气非均相反应、水污染控制、生态修复 教学科研

农业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智能装备 灌区数字化、智慧灌区、农业智能装备等 教学科研

2 土木与建筑学院 13 土木工程 结构工程 智能建造、钢结构、超高性能混凝土 教学科研 徐老师 0717-6392634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智能建造、道桥抢修抢建 教学科研

测绘科学与技术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精密工程测量,GNSS,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INSAR,GIS等 教学科研

建筑学 建筑技术科学 建筑室外环境与热舒适度、城市化与城市微气候 教学科研

城乡规划 区域人口动态与县域城市建设、空间治理与乡村振兴 教学科研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特殊土土力学 实验教师

3 机械与动力学院 9 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机械系统动力学、智能控制、智能装备系统设计与开发、机器人、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智能运维 教学科研 熊老师 0717-6397560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结构优化设计、轻量化技术、仿生设计、工程机械设计等、金属材料增材制造/修复再制造、金属涂层制备、金属材料特种加工技术、机械摩擦、磨损及润滑、微纳加工、表面优化技术、计算材料学、材料腐蚀磨损及其控制、非金属/金属增材制造、材料加工工程、电磁吸波材料及吸波体设计制造 教学科研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清洁能源利用、储能与节能 教学科研

4 材料与化工学院 8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环境催化方向、全钒液流电池方向、太阳能功能材料方向、电催化方向、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方向、高分子材料或精细化工方向、有机氟硼荧光染料精细化学品方向 教学科研 齐老师 0717-6397505

化学 有机共价框架材料方向、水污染控制、能源催化方向、燃料电池方向 教学科研

5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10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教学科研 唐老师 0717-6392170

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输电线路方向 教学科研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教学科研

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科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人工智能方向 教学科研

6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大模型、数字孪生、智能视觉信息处理、农业信息化、软件工程、信息安全、遥感、GIS、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 教学科研 翟老师 0717-6393153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阵列信号处理、天线理论与设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集成电路 教学科研

7 经济与管理学院 5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运作管理、运筹学与最优化理论、大数据与商务智能 教学科研 李老师 0717-6392301

工商管理学 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科研

应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 教学科研

8 基础医学院 9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 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 教学科研 张老师 0717-6397328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医学生物化学 教学科研

9 健康医学院 6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 教学科研 陈老师 0717-6390916

10 文学与传媒学院 5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明清文学、语言学理论、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教学科研 潜老师 0717-6395368

新闻传播学 新媒体文化与传播 教学科研

11 田家炳教育学院 4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学类) 教学科研 罗老师 0717-6393100

哲学 西方哲学方向 教学科研

12 马克思主义学院 5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教学科研 鲍老师 0717-6392199

13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6 法学 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 教学科研 魏老师 0717-6392657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或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社会学、政治学 教学科研

14 理学院 9 数学 教学科研 邹老师 0717-6392370

统计学 教学科研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教学科研

天文学 教学科研

电气工程 教学科研

物理学、工程 光学、光学工程 光电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教学科研

15 生物与制药学院 9 化学 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全合成、糖化学、不对称合成化学 教学科研 翟老师 0717-6395580

药学 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合成化学、纳米药物 教学科研

生物学、作物学、林学 植物学、遗传育种 植物发育、植物化学、植物育种等 植物病理学,植物营养学,生物信息学 教学科研

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湿地生态修复 教学科研

生物工程 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 教学科研

16 艺术学院 3 设计学、美术学、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教学科研 王老师 0717-6397128

音乐与舞蹈学 声乐表演、音乐教育 教学科研

17 体育学院 3 体育学、体育 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科研 仲老师 0717-6398266

18 外国语学院 3 教育 学科教学(英语) 教学科研 余老师 0717-6392608

外国语言文学、翻译 国别与区域研究 教学科研

19 民族学院 4 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 民族学、人类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化人类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区域社会史、南方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语言接触与族群关系 教学科研 彭老师 0717-6392209

20 期刊社 1 水利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或生态水力学或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或生态水力学或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其他专技 罗老师0717-6392651

21 三峡大学 附属仁和医院 10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不限 不限 专业技术 宁老师 0717-6554578

、简历投递地址:rc***.cn[点击查看]

联系人:李老师 陈老师 联系方式:0717-6392071 邮箱:rcgcb@

三峡大学2024年博士后招聘简章

一、招收条件

1.在国内外已经获得(一般不超过三年)博士学位者。

2.年龄在35周岁以下,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4.本科、硕士和博士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5.能全脱产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
招收学科及岗位

1.招收学科: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

2.岗位类别:创新人才岗位、基础岗位。

三、在站待遇

1.年薪:创新人才岗位30万元,基础岗位20万元,按月预发70%,剩余部分在出站考核合格后一次性补发。

2.租房补贴:1500元/月。学校提供过渡住房的不再享受租房补贴。

3.科研启动费:创新人才岗位自然科学类10万元、人文社科类6万元;基础岗位自然科学类5万元、人文社科类3万元。

4.聘期目标任务外超额完成的科技成果可享受学校科技业绩奖励。

5.在站期间可申请师资博士后,师资博士后享受2万元/年津贴。

6.享受教职工同等保险、落户、子女入学相关待遇,师资博士后配偶可通过劳务派遣方式择优安置,外籍博士后购买综合保险。

四、进站流程

1.个人申请:申请人联系博士后合作导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向流动站提交进站申请、个人简介及相关佐证材料。

2.流动站组织进站考核:对申请进站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考核,考核通过报学校博管办。

3.学校审批:经学校批准同意招收的人员登陆中国博士后网站进行网上申请,学校审批后,报全国博管会核准备案。

五、联系方式

流动站名称研究方向所在学院联系方式

水利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水利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联系人:黄文娟 联系电话:0717-6392318 联系邮箱:shyb@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土木与建筑学院 联系人:徐理 联系电话:0717-6392634 联系邮箱: xuli@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储能与新材料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联系人:唐芸 联系电话:0717-6392170 联系邮箱:dqyb@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决策分析与管理科学(水资源管理、服务运作管理、科技管理研究)、生态管理与绿色发展、移民与区域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 联系人:黄蓉 联系电话:0717-6392630 联系邮箱:huangrong@

通讯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443002 三峡大学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联系电话:0717-6393113 联系邮箱:rcgcb@

登录打开APP 查看全部

上一条:[珠海-香洲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条:[西安]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招聘信息:

[南昌]南昌大学 2024招聘科研助理(2024-05-23,其它) [湖北]三峡大学 2024招聘(2024-05-23,其它) [安徽]蚌埠学院 2024招聘(2024-05-23,其它) [浙江]浙江海洋大学 2024校园招聘(2024-05-22,其它)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专员(2024-05-22,其它) [福建]厦门大学张增凯教授课题组 博士后(2024-05-22,其它)